引論

歡迎您來瀏覽鶴聚堂(the Crane Collection)。這本電子書別開生面,十分新穎,希望您覺得它既有價值又容易使用。我們參與了這全新出版形式的籌劃準備,深感興奮。

我最初對鼻烟壺發生興趣,是1974年的夏天。當時我住在多倫多,鄰近有家古玩店,專收來自中國的“藝術”品。此前加拿大早已比美國先一步恢復了與中國的邦交關係,于是中國物品又得以大量進入加拿大。

我一向是個“收藏家”,見到美好的物品就被吸引。一開始我買了大約十隻鼻烟壺,其中僅一隻留存至今。後來十二年裏,我失去了對鼻烟壺這種藝術形式的興趣,就極少觸及。1986-1987年間,發生了兩件吉祥之事,一切遂爲之一變。頭一件,我到中國旅行了三個星期,再一次迷戀上了中國的鼻烟壺。第二件,我在倫敦的格雷斯古玩市場(Gray’s Antique Market)遇到了Clare (Lawrence) Chu,結果就又買了兩隻鼻烟瓶,還得到承諾,會收到鼻烟壺的圖片。後來的事,大家都知道了,如我所感,我有了强烈的興趣,要獲取更多具有藝術價值的鼻烟壺。如今我有了600多個鼻烟壺。

二十世紀九十年代,我加入了國際中國鼻烟壺協會(International Chinese Snuff Bottle Society),欣然結交其他收藏者幷參加協會會議。我感謝Clare,今日我關于這些奇妙的掌中玩物的知識,大部分都拜她所賜。她具有深知灼見、通達熱情、又秉持正直,這都敦促著我繼續致力收藏。我還想感謝莫士揮(Hugh Moss)和羅伯特·霍爾(Robert Hall),他們的獨特視角和溫暖友情豐富了我的收藏經歷。

然而在此要特別致謝Clare;若無她兢兢業業、堅持奉獻,這本電子書根本無從做起。更重要的是,Clare做了大量原創性的研究工作,從而大大提高了本書的價值和重要性。也要感謝Clare辦公室的工作人員Gloria Siegel,她勤奮不懈地記錄了其他範例說明和出版作品。

Karen Miranda與我共事多年,若沒有她仔細留心細節,則我不可能完成這項工程。七年裏,Karen記錄這些鼻烟壺的來龍去脉,創制介紹描述經營者的文字檔案,把半調色圖片掃描到文字檔案裏,總之細細記錄了所有的一切。最近還有Janice Courtney 協助對本網站的中英文內容做了最後的編輯和校對。

感謝林理彰教授(Richard John Lynn),這位多倫多大學中國思想與文學專業榮譽退休終身教授,是他謄抄、翻譯了鼻烟壺上的銘文,幷完成了相關的研究工作。也感多倫多大學中國文學專業的博士候選人徐曉雯,是她將Clare的資料譯成中文。

目錄中的照片由紐約水牛城Keystone電影製作公司的Biff Henrich拍攝,網頁設計和編程由紐約水牛城I-Evolve公司的Andrew Davis 完成。

多謝您造訪鶴聚堂網站。